minimalism

极简主义,是一种生活方式。

我已经无法回忆起,我第一次接触到极简主义,是什么时候了。但是自我认识它以来,它在我的脑海里,一度是一种令我喜欢的设计风格。在挑选网站的设计主题时,我习惯性首先点开「Minimal」分类(当然,会发现许多把简陋当成极简的主题);在管理自己电脑的桌面时,我尽可能地什么都不放,壁纸也使用纯色壁纸或默认壁纸。

我是一个容易喜新厌旧的人,固然,一些令人惊奇的美,能让人产生一段时间的震撼,但是审美疲劳通常也来得很快。在我使用 WordPress.org 制作博客的那段时间里,我没日没夜地挑选主题、搭配颜色、摆放小部件、修改文字内容,就是为了打造一个绚丽的、令人惊艳的网站,那段时间里,我不止一次地彻夜折腾网站。但是,一个多月过去了,激情已经散退,这时再看我精心搭配的网站风格,已经不再有惊艳、绚丽的感觉;反而是感到各种无关的小部件、无关的功能干扰视线、转移注意力,使得读者和我都难以集中注意力到真正重要的东西——文章的内容上了。这时我便又一次意识到,耐看,才是真正的好看;简单的美感,才是长久的美感。

不过,至始至终,我还是一个年轻人;追逐各种不同的风格、不同的美感,是符合我的年龄特征的正常行为,也是我的确不断在做的事情。极简主义的美感,作为一种独特的美感,尚未主宰我的整个审美。

但是,我最近接触到了极简主义的另一个表现形式——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。它使我反思,使我开始审视我杂乱的生活。

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

对于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,我一直只能说是有所耳闻。我看待它,就好像是在高速驰骋的列车上看相向驶来的另一辆列车,虽然彼此有这一次交汇的机会,但也无法看清里面的细节,只能凭借自己扫过的模糊画面,来在脑中大致构想对方的可能状况。我的这种看法,就如同这篇文章中讲到的一样:

在接触极简之前,总以为极简都是出家人平时做的事,和我们日常生活无关。

在学习极简之前,总以为极简很难,只有那些些高修为的人才可以做到。

在践行极简之前,总以为我们要的东西很多,好像多少的东西都无法填满我们的欲望。

在体验极简之前,总以为极简很痛苦,因为要面对一无所有的生活。

我曾经的想法,和大多数人一样:家里什么东西都不放,那我还怎么痛快地娱乐、方便地生活?什么欲望都没有,那是要出家吗?我现在的生活很痛快,我为什么要放弃我拥有的东西?

可以说,极简主义只是一个理念,不同的人,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践行方式。比如说,知乎用户「荒野上的狼」对极简主义的理解是:

极简主义的底层逻辑:

时间是一种稀缺且有限的资源。

我们应该将这些资源消耗在使我们幸福、快乐、成长、满足的事情上面,不应该将时间消耗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。

极简主义的目的: 专注于生命中的重要事物,同时摆脱挡路的多余垃圾。

知乎用户「Visible Minority」对极简主义的理解,也是从时间的使用上解释的:

极简应该不在于拥有很少的用品,很节制的人际圈,很精练的生活理念。没有那么多对于自己的限制。极简在于每一段你消逝的时光,都被明确(不是正确)和快乐的使用了。

知乎用户「Dahao」的理解,要稍微特殊些。由于他的答案不能自由转载,这里只大概陈述大意:

没有人能做到绝对的极简主义,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在践行极简主义,因为:极简主义只是有意识地去选择自己生活中的每一样物品。

极简主义者普遍推行的一个概念,也是一本书名,就是山下英子的《断舍离》。虽然我还没有看过这本书,但是他们对于极简主义的理解,可以让我初见端倪。我觉得,这种生活方式,是拯救我于混乱的生活的一剂良药。

我的混乱生活

正如「Dahao」所说的,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在践行极简主义,我也在有一个方面一直践行极简主义——软件工具的选取上。我习惯同一类软件只装一个,并且在选取这一个软件之前,会仔细调研、精挑细选。也许,我会先后装同一类软件的好几个,然后通过自己的实际使用体验,来确定保留哪一个。此外,我的电脑上也几乎从来不装多余的软件。我曾经尝试过,使用 Arch Linux 打造一个完全定制化、极简主义的、完全符合个人使用需要的操作系统,只是最终还是屈服于 Windows 的方便了。不管怎么说,我一直还是对自己使用软件的态度感到自豪的。可惜,我对于软件工具的精挑细选的态度,暂时没有蔓延到生活的其它方面。

我在生活上,有一定的收集癖,这种收集癖有这几种表现:

  1. 东西舍不得扔,一方面觉得,以后总是能用上的;另一方面觉得,扔了怪浪费的。尤其是一些带着记忆的物品,看到它们,仿佛就是看到了我的过去,我的少年与青春。但是实际上,同时保存太多东西,带来的烦恼更多。
  2. 被消费主义洗脑,总觉得有的东西,就应该有一个,哪怕是用来收藏也好,例如:我应该有一双 AJ,我应该有一个高性能台式机,我应该有一个 5G 手机,等等。这里的消费主义思想,不止是源自互联网,更是源自身边的小伙伴。
  3. 总是喜欢一些精致的小物件,或者心血来潮买一些当时觉得好用、会用上的东西,尤其是好看的笔记本。但是实际上,只是看着喜欢而已。买回来之后,很占空间,而且扔也不是,不扔也不是。

这些习惯,让我的生存空间越来越拥挤。我住学生宿舍,空间本来就非常小,再加上五年来的积累,可以让人活动的空间,已经所剩无几了。东西越多,整理难度就越大,就越不想整理。久而久之,宿舍越来越乱,导致我都不怎么想在宿舍里呆着了。这使得这个生存空间,已经丧失了「家」的感觉。

而生存空间的混乱,进一步导致了整个生活的混乱:比如作息混乱,饮食混乱,时间管理混乱,目标混乱,等等。混乱的生活态度,让我 100% 的能力,只能制造 50% 的输出。

正是在这种环境下,让我催生了,将极简主义的生活观念,应用到自己的生活的念头。产生这种念头的最直接原因,是这个答案(已得到答主的授权):

知乎用户「林高遠」的答案

我开始思考我的混乱生活的来源。虽然,物件的混乱,只是混乱的一部分,但它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。我的确曾想过过着这种「背包客」般的生活,但是只是一个没有动力践行的想法。现在,我想将这种生活方式,作为走出混乱的第一步。

行动

极简主义的一个指导思想,就是学会做「减法」。如果我想践行它,首先要做到的,就是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两个目标,而不是「我全都要!」。我计划首先实现的目标是「物质极简」与「信息极简」。

以下部分属于计划和分析,可能会非常生硬、私人化、非常理性,不喜可以跳过。

物质极简

物质极简的意思就是,减少生活中使用的物品数量。我给它再加上一条:还要减少使用的物品的尺寸。

经过了好几天的整理、筛选,大部分物质的极简,我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。例如,我喜欢变形金刚,我的宿舍里有两个极度占空间、但是我从来不玩的变形金刚玩具,我意识到我只是喜欢看它们而已,所以我扔掉了它们;我的一瓶洗发水,是从家里带过来的,瓶子非常大,印象中我已经用它好几年了,还没有用完,为了节省空间,我打算扔掉它。

最难以割舍的物件,是一些携带有珍贵的记忆的物品。我换了一个方式保存它们——我为它们拍下照片,放到了这个网页中保存,并将实物丢弃。许多时候,几张照片,就足够代表我的回忆,我的过去了。

处理最复杂的物件,就是书籍。书可以卖掉,但是这么多工具书,确实会有用上的时候。因此,我采取的方案是:

  • 大部分书,找到电子版的替代品或 Kindle 上的替代品。目前来说,Kindle 上的书既少又不便宜,我可以养成在 Kindle 上看书的习惯,但大部分其它纸质书,还是只能去网上找 PDF 版。
  • 一旦书找到了电子版替代品,就可以考虑将其卖掉了。卖到学校自行车行或校外二手书店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  • 大部分笔记本,记录的笔记我从来不会看,扔掉或当废纸卖掉即可。一篇极简主义文章说过,我需要的只是一个笔记本和几只笔。
  • 小部分画了漫画的笔记本,就寄回家。

最不方便丢弃的物件,就是衣服。我计划把不想穿的衣服寄回家,让学校的衣柜变得清爽无比。

我想比舍友来说最多的物件,是盥洗用品。我的北方室友可能用一个盆、一条毛巾,就能活下来;而我有三个盆、一个桶、三条毛巾,还经常发现不够用。我洗衣服用的就有洗衣粉、手洗专用洗衣液、衣领净、刷子,而室友可能只有一瓶洗衣液。这方面的物品,我基本都很确定是我需要的(因为我洗脸要用毛巾和盆,我也不能接受用同一个盆洗脸、洗脚、洗衣服),我要寻找的,是让它们尽可能变少一点的,新式生活方式。这方面,还需要进一步深思熟虑。

我使用率最低的一类物品,是电子产品配件。比如,我有一个 USB 2.0 的拓展坞,它的使用率约为 0.5~1 次/年。说实话,USB 2.0 的拓展坞,使用价值真的是很低的了,但是我总是觉得以后还可能会用上它,舍不得扔。类似地,我的鼠标也有很多个。电子产品通常是奇形怪状的,并且通常都有很难理顺的电源线,放在盒子里又占空间。因此,这一块是需要我狠下心来舍弃一些的。

信息极简

信息极简这个话题比较大,简单来说,就是精简化信息来源,减少看朋友圈、微博、小视频的时间,避免被互联网绑架。

就我的个人计划而言,我将信息极简这个话题,分成两个方面:App 极简信息源极简

App 极简是指,把我精挑细选软件工具的习惯,应用到手机上。对手机中每个应用都进行审核和分类,用文字写下自己如何使用这个应用,如果没有明确而有说服力的理由保留它,就删除它。许多不必要的应用,其实是可以用电脑端来代替的。

然而,华为手机是我 App 极简的极大阻力。一方面,华为绑架了 Android 桌面程序,让我不能用第三方应用来打造清爽的桌面;另一方面,华为手机上安装的 Google Play 商店和 Youtube 都无法联网(可能是因为华为,也可能是因为美帝)。尤其是 Google Play,直接使我无法使用大多数有趣的应用,手机上被迫装了 APKPure、酷安等千奇百怪的应用市场。

信息源极简,是指删掉不必要的关注用户、公众号、订阅等等,只保留几个有价值的信息源。这与 App 极简有部分重叠之处。这里最需要管理的就是微信公众号了,因为每当我点开微信发/回消息时,都会看到一堆公众号的新消息红点,让人忍不住点开。

我希望能够把信息源尽量控制在「红板报」和「微信」两个应用之中。红板报,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款资讯整合 App;而微信,是不得不使用的、具有一定资讯来源的即时通讯 App。除此之外的资讯来源,应该尽可能地控制它们远离视线。

结语

我深知我不是一个善于坚持的人,但这次我的行动已初见成效。希望新的生活理念带给我长久的益处。